封閉在家的日子是煎熬?還是修行?
發布時間:2020-01-31 瀏覽量:3931
2020年開年,對每個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,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,牽動每個人,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。
我自己也從驚訝到深陷,到難受,到焦慮,每天醒來第一件事,就是查看實時疫情數據更新,每天晚上睡覺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。。。
在這個無比特別的假期里,有人在家睡覺,有人打游戲,有人看連續劇看電影;
然而,還有一些人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:他們讀書,進行身體訓練,學習線上課程,學習語言。。。。
這就是每個人面對等待時所作出的不同選擇,有人被動等待,有人主動等待。
而這些最大的區別就在于:在這假期結束后,“主動等待者”能夠獲得更多的成長。
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兩個故事。
?
故事 1?
1665年,一場可怕的瘟疫席卷了英國許多地方。那時的瘟疫可比現在的疫情嚴重得多,在那次瘟疫中,八萬人喪命,足足有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。所以,那時人們的恐慌情緒也比現在待在家里的我們嚴重得多。同絕大多數學生一樣,牛頓也從劍橋大學離開,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林肯郡去躲避瘟疫。
就在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恐慌、焦慮之中時,牛頓已經走了出來,并將他所有的能量和精力都投入在了對于學術的研究上。在那段時間里,牛頓認真研究了沃利斯的著作,并提出了能夠取得同樣結果的另一種方法。不久,牛頓對沃利斯的方法加以提煉,最終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。這是數學,在物理方面,他還寫下了一百多個運動公理。這些公理中就包含了慣性的基本概念,而這正是后來有名的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雛形。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全身心的投入,1666年10月,牛頓發布了一篇論文,在這篇文章中,他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。而那篇論文的發布則標志著,那時的他已經躋身為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。在那場狂暴的瘟疫中,這位還是劍橋學生的牛頓,完成了自己絕大部分的創造性工作,為自己日后偉大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一場大瘟疫,有人沉浸在恐慌中無法自拔,有人抱著不知能活到哪天的想法終日荒廢,但也有人,在這同樣的時光中,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傳奇。
故事?2
2003年北京經歷一場非典,那時候正好我和楊煦老師大四下半學期,我們都已經在開啟了在北京健身行業的奮斗,2003年的非典,是我們在記憶里最凄慘的時候,大學還沒畢業沒有任何積蓄,當時楊煦老師租住在北京朝陽區甜水園,記得很清楚那時候一個月房租500元,三居室其中的最小一間,他和同做教練的兩個朋友一起合租。
非典期間,北京所有的健身房、商場、餐館全部停業,所有人都待在家里。那時候真的感覺好煎熬,近三個月時間沒收入、沒工作,被困在北京,不允許回學校。
?
那時候在家隔離的日子和現在很像,只是那個時候沒有網絡,只能自己待著,我不知道那個時候其他人怎么在家過的,而我記得非常清楚,楊煦老師用這段封閉時間不僅每天在朝陽公園訓練、散步,還看了很多書。“那段時間對我而言,是成長最快的幾個月,因為真的在專注、提高、完善自己。”楊煦老師后來告訴我。非典結束近3個月之后,他順利加入了當時夢想的團隊---中體倍力健美操部。同樣一段時光,對有些人來說是煎熬,是折磨,但是對另一部分人而言,它卻正是一個機會,一場修行。前者被動承受,后者默默成長。
我也想對所有我們的學子說:無論你是畢業了,還是沒有畢業,在沒有工作或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么的時候,你要自己找到該做的事情。
最后祝我們的疫情盡快過去,大家都平安幸福!?在這里也給健身行業的從業者鼓個勁兒,疫情過后,春暖花開,我們一起頂住壓力。如果你是健身行業的一份子,也誠意的邀請你:疫情過后,躬身入局,陪你的老板一起拼搏,因為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加油!